文章出處:康健雜誌164期   2012.07.01   作者:林頌凱

旅居國外的張先生,是國際知名企業的高階主管。他有三十多年偏頭痛的舊疾,不知道為什麼總是頻繁地發作,困擾不已。

他說:「頭痛常常在很累或壓力大時發作,都只痛一邊,大部份的時候只要睡個好覺就會緩解很多。美國的醫師曾經開了偏頭痛的特效藥給我,療效卻不顯著,很奇怪,我不會畏光,也不曾嘔吐,但有時候會胸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吞一顆加強性的阿斯匹靈!」

聽他的症狀,似乎不像是典型的偏頭痛。仔細檢查他身體的狀況,發現他從後頸部到後腦勺的部位肌肉明顯的緊繃,而且在「風池」穴附近有明顯的壓痛,我請張先生去照個X光,看見他的頸椎排列已經明顯變形,而且還有骨刺生成。

張先生接受了幾週的物理治療,再加上積極的運動復健之後,不但肌肉緊繃的狀況明顯改善,偏頭痛的宿疾也半年多沒有再發作了。原來,他得的不是偏頭痛,而是臨床上更常見的「頸因性頭痛」。

頸因性頭痛就是頸椎問題所導致的頭痛,它可能導因於頸部肌肉緊繃、頸椎退化、頸椎關節錯位,或枕骨神經受壓迫。最近幾年來,有愈來愈多的醫學研究顯示,頭痛與頸椎疾病的關係密切,在治療頭痛時必須同時並進。

根據國際頭痛醫學會的定義,頸因性頭痛的特徵如下:

1‧疼痛通常源自於頸部,會痛至單側額部或顳部。

2‧常常是中重度的疼痛,不會抽痛,持續的時間及病程不一定。

3‧在頸部運動或是維持特定姿勢會引發頭痛,疼痛程度每次都差不多。

4‧按壓時會引發疼痛,而且同側的肩頸部或手也會隱隱作痛,但是其疼痛的感覺不是像神經根壓迫所引起的疼痛。

5‧對止痛藥反應的效果有限。

6‧以中年女性居多,常有頸部外傷的過去病史。

7‧有時會伴隨輕~中等程度的噁心、怕光、怕吵、頭暈、同側視力模糊或眼窩腫脹,甚至吞嚥困難。

8‧近年來研究指出,鼻部症狀(流鼻水和鼻塞)也是可能的症狀之一。

姿勢不良是主因

根據國外的統計,頸因性頭痛的患者約佔總人口的0.4~2.5%。但以在疼痛門診的患者中,可能高達五分之一的疼痛與頸因性頭痛有關,平均好發年齡約為40歲,女性約為男性的4倍,對日常生活、工作效率、生活品質影響甚劇!

造成頸因性頭痛的首要原因,來自長期的「姿勢不良」,尤其是頭頸部過度前傾或是低頭的姿勢,會讓頸椎的排列變得很僵直,頸椎一旦失去原有的倒C字型排列,兩旁的肌肉會因為過度出力而疲勞緊繃。長久下來,會加速頸椎的退化與骨刺增生,還會導致頸因性頭痛的反覆發作。

第二個導致頸因性頭痛的原因可能是「舊傷未癒」,也就是之前頸椎傷害所導致的後遺症。舉凡車禍、運動傷害、不當推拿、跌倒……,如果在當時沒能完全治癒,都可能成為日後頸因性頭痛的潛在禍因。

第三個原因則是「頸椎退化」,也就是骨刺、椎間盤突出、或是脊椎管狹窄症等退化性疾病。

嚴格來說,上述的兩個原因也都會導致頸椎退化,如果加上過勞、缺乏運動、長期失眠、或是不好的飲食習慣,就會導致頸椎提早退化。

頸因性頭痛的治療方式,主要在於頸椎排列的矯正、還有肌肉筋膜的舒緩。物理治療可以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除了一般常見的熱敷、電療、超音波以外,頸椎的牽引(也就是俗稱的「拉脖子」)也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整個療程常常需要三個月以上,患者務必要撥出時間,有耐心的接受完整治療。此外,針對頸椎部位的筋膜放鬆術與關節鬆動術的治療效果極佳,但由於頸椎是非常脆弱的身體構造,務必讓有經驗的醫師或是物理治療師執行為當。

「按摩」是自我保健的好方法,從後腦勺沿著後頸部慢慢往下按(按壓部位大概在頸椎中線兩側兩公分的位置),把緊繃的肌肉慢慢按鬆,並且可容許一點點的疼痛。每天自己按壓2~3次,每次只要5分鐘,將可有效預防頸因性頭痛。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轉載自康健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6054&fullpage=true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lena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