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指數CA-125異常,我得了卵巢癌了嗎?
◎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
柳營奇美醫院婦產科醫師謝宗穎指出,卵巢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發現異常時已近末期,是婦女同胞的隱形殺手,建議至婦產科進行超音波及內診診斷,至於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婦女,則可以考慮在月經結束後2~3天接受CA-125抽血以及婦產科超音波一起檢查,以收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效。
柳營奇美醫院婦產科醫師謝宗穎表示,大部分的婦產科醫師,在門診都會遇到病人拿著健康檢查的其中一項抽血報告值(CA-125),有的甚至註解為卵巢癌指數,來詢問醫師,「醫師,怎麼辦,我得卵巢癌了嗎 ?」。卵巢癌是婦女同胞的隱形殺手,因為它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往往有症狀發現時都是比較末期。根據國民健康局的統計,婦科癌症中的卵巢癌與子宮頸癌是民國96年台灣婦女同胞的前10大癌症死因之一。
在前幾年,台灣曾流傳一封名為「只要您是女生,一定要檢驗CA-125」的電子郵件。因此在婦女的健康檢查中,幾乎都會有一項CA-125腫瘤指數。當這項卵巢癌指數異常時,婦女同胞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呢?要面對它,首先我們要來知道CA-125腫瘤指數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
謝宗穎醫師說,CA-125是一個可以被OC-125單株抗體所偵測的一個高分子量(200~2000kD)的醣蛋白(Glycoprotein),許多器官例如腹膜、肋膜、心包膜、輸卵管上皮、子宮內膜及子宮頸內頸等等,皆可發現CA-125抗原的存在。但是這個抗原在正常的卵巢組織並不會表現,然而約莫80~90%卵巢癌末期患者,此項指數會升高。
其實在尚未停經的婦女身上,CA-125值上升最常見的原因是子宮內膜異位症以及子宮肌腺症。目前CA-125的正常值訂在<35 U/ml,在健康的成人只有1%的人會大於35 U/ml。停經後的婦女如果CA-125值上升,就必須要趕快接受進一步檢查,因為停經後的婦女如果CA-125上升又合併發現有卵巢腫瘤,其罹患卵巢癌的機率可高達90%。
有哪些情況下,CA-125值會升高呢?謝宗穎醫師分析指出:
(一)婦科良性疾病
- 子宮肌腺症以及子宮內膜異位症
- 月經期 (所以最好在月經乾淨後2~3天抽血才適當)
- 骨盆腔發炎及骨盆腔沾黏
- 良性卵巢腫瘤
- 部分子宮肌瘤
- 正常懷孕第一期,妊娠8~10週為高峰
- 子宮外孕
(二)非婦科疾病
- 甲狀腺低下
- 慢性肝炎、肝臟病變
- 胰臟炎
- 腹膜炎
- 腎衰竭
- 心臟衰竭
- 黏液性腹水(Myxoedematous ascites)
(三)惡性腫瘤
- 卵巢上皮細胞癌
- 子宮內膜癌
- 腹膜癌
- 輸卵管癌
- 子宮頸內頸腺癌
- 胰臟癌
- 乳癌
- 大腸癌
- 胃癌
- 肺癌
謝宗穎醫師強調,臨床上,CA-125並沒有用來當作一般婦女卵巢癌的篩檢工具,因為我們知道在很多種情況下,CA-125值都有可能上升,對於早期卵巢癌的陽性預測率只有10%。現今對於卵巢癌,CA-125腫瘤指數主要用於追蹤卵巢癌手術後、化療後的治療效果以及偵測有無復發的跡象,不應該當作卵巢癌的篩檢工具。目前比較確定用來篩檢婦科癌症的工具,只有子宮頸抹片篩檢子宮頸癌。
那要如何知道自己異常的CA-125值,不是卵巢癌呢?
婦產科超音波以及婦產科醫師的內診,皆是有力的輔助診斷工具。對於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婦女,有的婦產科醫師會建議可以考慮接受CA-125以及婦產科超音波一起檢查。但對於一般婦女,則不必過度強調每年做CA-125的例行抽血檢查。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CA-125的抽血檢測,最好在月經結束後2~3天再抽,因為在月經週期抽血,CA-125值通常會大於35 U/ml,然而對於停經後的婦女,CA-125值升高,就應該特別注意。
(本文作者:奇美醫院 - 婦產科 - 謝宗穎醫師)
轉載自優活健康網
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5411
卵巢癌CA-125指數異常 要謹慎免緊張
2007-05-05 自由時報 文/鄭丞傑
婦女健康檢查抽血項目中,幾乎都會有「CA-125」這一項,而且還加上了一個括弧註解「卵巢癌指數」,不少人一看紅字,亦即超過35U/ml,不免大吃一驚,心想難不成已經罹患卵巢癌?再上網搜尋資訊,原來卵巢癌正是「沉默的殺手」,初期大多沒有症狀,這下子又是心頭一陣涼。
其實,在還沒有停經的婦女身上,CA-125上升最常見的情形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子宮肌腺症,這兩種疾病的患者在台灣估計有50萬人以上,而卵巢癌一年不過8、900人。不過,如果是停經後的婦女,CA-125上升可就真的必須趕快檢查,以確定是否為卵巢癌。
目前CA-125的參考值一般是訂在35U/ml,因為健康的成人只有1%會大於35U/ml;當參考值提高到65U/ml 時,則只有0.2%的健康成人會高於此值。
參考值的提高會提高診斷疾病的專一性(特異性),但會降低敏感度,亦即有一部分罹病者會被當做沒有病,也就是增加偽陰性的比率。
CA-125在非惡性疾病中,以對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具有指標作用。中度以上的子宮內膜異位(第三、四期 ),CA-125檢測敏感度可達80%以上。但輕微的子宮內膜異位(第一、二期 )則敏感度偏低,約在15%至20%之間。
若把CA-125參考值定在20U/ml,則敏感度可提高不少,但偽陽性也跟著上升,因此,仍須配合腹腔鏡的使用,才能準確診斷是否有子宮內膜異位症。
停經後的婦女,當CA-125上升時,要立即做進一步檢查,因CA-125上升且合併有卵巢腫瘤時,原發性卵巢癌發生機會高達90%。其他如腹膜癌、子宮內膜癌、輸卵管癌等,也都可能使CA-125上升,因此,須立即配合影像來診斷(陰道超音波、CT、MRI等)。同時,也必須考慮其他非婦科癌症轉移的可能性。
最常見的是乳癌轉移,其他如大腸癌、胃癌、胰臟癌、肺癌等,也都有可能。若檢查並無腫瘤存在,則須考慮非惡性疾病所造成,如肝硬化、心臟衰竭、胰臟炎、骨盆腔炎等疾病。
至於還未停經的婦女,若CA-125上升,就算合併有骨盆腔腫瘤,屬於惡性的可能性仍遠低於停經後婦女。因為,有許多非惡性疾病都會造成這個年齡層婦女的CA-125上升。其中以子宮內膜異位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及子宮肌腺症 )最常見,約佔45%。
其他如子宮肌瘤、子宮外孕、骨盆腔炎,以及非婦科疾病,如肝硬化、心臟衰竭、胰臟炎、結核疾病等,都可能使CA-125上升。但儘管如此,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CA-125在一、二百以上的,仍必須配合彩色超音波測定卵巢瘤周邊血管阻力指數,及其他各項檢查來排除婦科腫瘤及轉移性腫瘤的可能性。
CA-125不僅可協助診斷,也可以用來追蹤。例如,如果手術後CA-125降到正常值,過了一年,CA-125又上升了,則即使超音波沒有發現巧克力囊腫,仍極有可能已經復發子宮內膜異位症。針對癌症的治療後追蹤,CA-125更是一大利器。
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正常狀況下,如果在月經期中抽血,CA-125時常都是超過35,甚至65U/ml的,會造成誤判、誤診及不必要的緊張,因此,最好在月經乾淨兩、三天以上抽血才好。
(本文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癌科主任 )
轉載自自由時報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28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