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4年10月1日 上午3:37
「乾癬有很多種,肢端掌蹠型最複雜。」義大醫院皮膚科主任劉懿珊說,掌蹠型乾癬通常侷限在手心、手背及腳心、腳背,患處有紅斑、會脫屑,除皮膚症狀外,也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糖尿、心臟、脂肪肝、憂鬱及代謝症候群等疾病,治療必須更全面。
她說,最近這類型個案愈來愈多,其中一名婦女手心、手背會脫屑,指溝常發炎、腫脹、長膿泡,她以為得富貴手,10幾歲起看醫生到40多歲,還是反覆發作沒斷根,有時還龜裂、起泡,後來陪朋友到義大醫院就診,自己順便看皮膚科,經切片才發現是少見的掌蹠型乾癬,大嘆「白走許多冤枉路」。
「掌蹠型乾癬由於手腳常龜裂、脫屑,平常洗頭、扣鈕扣、翻書都很不方便」劉懿珊說,這類乾癬容易誤診,民眾也認識不深,有人擦類固醇當濕疹治療!事實上,只要確認病灶,擦維生素D3、一周做2到3次照光治療,可恢復到接近正常的皮膚。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tw.news.yahoo.com/%E5%AF%8C%E8%B2%B4%E6%89%8B20%E5%B9%B4%E6%B2%BB%E4%B8%8D%E5%A5%BD-%E6%9F%A5%E6%98%AF%E4%B9%BE%E7%99%AC-193700328.html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