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林嘉威醫師】由【萬芳醫院】提供 2010-07-19
骨質疏鬆症是指骨骼的密度逐漸變小,呈現中空疏鬆、脆弱,直到低於人體所須的承受力量時,就容易發生骨骼的變形和骨折。早期可能沒有任何明顯的症狀,之後會逐漸引起全身不適、腰酸背痛、彎腰駝背、脊椎變形、身高變矮,甚至呼吸困難和骨折的情形等,其中以頸部、肩膀、腰部、背部、骨盆、足跟等部位的疼痛和不適為主,骨質疏鬆的患者最容易發生骨折的部位就是手腕骨、股骨及脊椎骨,在日常生活中可因跌倒、扭轉身體、持重物、用力開窗、咳嗽、蹲馬桶等情況下誘發和加劇。
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包括老年人、停經婦女、卵巢功能不足、切除或服用抑制女性荷爾蒙的藥物者、胃腸功能不佳,長期腹瀉者、長期臥床缺乏運動者、吸煙、飲酒過量者、鈣質攝取量不足、過量飲用咖啡或茶者及惡質減肥者、家庭成員有人患骨質疏鬆症者、長期服用類固醇等藥物或患有腎病或肝病、糖尿病、腎結石、副甲狀腺機能亢進者。
中醫認為骨質疏鬆症與『骨痿』相似,它的病理機轉主要與腎虛有關,腎虛則骨不壯、筋不強,根據『腎主骨』,脾腎為先後天之本的理論,臨床多採用補腎健脾的方法,常見證型為腎陽虛損、腎陰虧損、脾虛血少、氣滯血瘀;併發骨折者,以腎虛血瘀證型為多見。
中藥治療骨質疏鬆症的作用機制與西藥不同,藉由對機體全身性的調節,作用於多個環節,以補腎健脾、行氣活血為常用大法,在防治骨質疏鬆症上極具優勢。臨床試驗證實,由中醫師診斷,依個人體質服用填精補髓,滋補肝腎的中藥,如龜鹿二仙膠、加味健步虎潛丸、左歸丸、右歸丸等都深具療效。臨床常使用的中藥包括:熟地黃、淫羊藿、補骨脂、菟絲子、巴戟天、骨碎補、鎖陽、鹿角膠、龜板、杜仲、續斷、肉蓯蓉、桑寄生、何首烏、枸杞子、牛膝、龍骨、牡蠣、黃精、黃耆、黨參、當歸等。
在食物方面可多攝取牛奶、優格、小魚乾、蝦米、乾蝦仁、堅果、豆腐、黑芝麻、髮菜、海帶芽、韭菜、海帶、黑木耳、豆類、深綠色蔬菜、豬蹄、烏骨雞等,配合適度的運動及日曬,可以幫助我們一起遠離骨質疏鬆症這個「沈默的殺手」的威脅。
以下提供幾種藥膳,可作為骨質疏鬆症病人的進補。
1. 當歸生薑羊肉湯:羊肉半斤,當歸五錢,生薑三錢,淫羊藿三錢,枸杞子五錢,洗淨放入鍋中,清水適量,慢火煮2小時,至羊肉熟爛為度,調味即可。適合骨質疏鬆症患者伴有腰膝疼痛,遇寒加劇,畏寒肢冷,大便溏瀉,小便清長等症。
2. 首烏芝麻糊:何首烏一兩洗淨,加2杯水,小火煮20分鐘後,去渣取汁,加入黑芝麻粉3匙,松子粉1匙,牛奶,黑糖適量,即可飲用。
3. 海參燴蹄筋:杜仲3錢、續斷3錢、枸杞5錢洗淨,加2杯水,小火煮20分鐘後,去渣取汁。烏參、蹄筋先以蔥、薑、米酒煮約3分鐘去腥。蔥、薑爆香後加入烏參、蹄筋、筍片、胡蘿蔔片和香菇,炒勻加入藥汁、小火燜煮約5分鐘,最後調味勾芡即可。適合骨質疏鬆及筋骨常酸痛的人食用。
4. 髮菜煎蛋:蛋4個打散,加入黑芝麻1大匙、枸杞2錢、吻仔魚1兩、髮菜1錢、蔥末、鹽拌勻。熱油鍋後入蛋液以小火煎熟,再翻面煎即可。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質,有補充鈣質及防止鈣質流失的功效,適合成長的孩童,懷孕婦人,年長者和停經後的婦人食用。
本文作者【林嘉威醫師】
本文由【萬芳醫院】提供
轉載自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24361&category=中醫天地&ty
公告
1、所有轉載、摘錄之文章、圖片或資訊,僅供個人收藏及參考用,不作商業用途,瀏覽者亦請自行過濾文章及訊息內容。如有冒犯著作權,敬請告知,將立即刪除。謝謝﹗
2、Blog內所載之健康醫療相關訊息非醫療單位經驗內容僅供參考,有病痛建議您詳細諮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或到醫院諮詢,配合醫師療程。
每個人體質並不相同,有益的食物也需要適當適量取用。
3、瀏覽本部落格之文章建議先查詢文章分類,以便快速找到您想閱覽之文章內容。部分文章內容將會不定時更新。
- Oct 13 Wed 2010 01:05
骨質疏鬆症之中醫調養(附藥膳方)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