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白內障?
我們的眼睛好比照相機,透過角膜和水晶體兩個鏡頭接收外界的光線,呈像於視網膜的眾多感光細胞上,再經由視神經將訊息上傳至大腦組合成影像,才能使我們“看見”這世界。而重要的鏡頭之一 ~ 水晶體,位於瞳孔內側,長得像一顆透明的MM巧克力,是由一層細胞組成的外囊,包著排列整齊的蛋白質纖維所構成的。它原本應該是 透明的,若因為老化或其他因素導致混濁、褐變或硬化,就會遮蔽視線而導致視力模糊,稱為白內障。
白內障的成因
白內障有先天性與後天性之分。後天性白內障最常因水晶體老化、蛋白質變性而生成,稱為老年性白內障,其他尚可因糖尿病、外傷、眼內發炎或長期使用類固醇而引起。先天性白內障則多見於家族遺傳或母親懷孕期間感染德國麻疹等疾病之幼兒。
白內障的症狀
白內障形成後既不會痛也不會癢,它最主要的症狀是視力減退產生霧霧的感覺。有些初期白內障可能會改變屈光度,使眼睛變成近視,遠的看不見近的卻看得很清楚,老花現象可能因此改善,稱為“第二春”,但隨著白內障惡化視力會再度逐漸模糊。而水晶體混濁如果僅限於中心部位,則會有看近物或於陽光下視力變差的現象。老年性白內障會隨著年紀而逐漸惡化,嚴重者可能導致失明。
白內障的治療
白內障初期可以配戴眼鏡來改善視力,有些藥物可減輕症狀或延緩惡化,但白內障的根本治療還是只有手術一途。
白內障的手術方法
傳統的手術方法 ~ 囊外白內障摘除術 ~ 一般是在眼球後方的眼窩注射麻醉藥後施行。手術時於黑白眼珠交界之處(輪部)作-個 0.8 至1公分的切口,切開前囊,將白內障硬核擠出後,吸掉所有的囊內物質,置放人工水晶體於囊內,然後再用細尼龍線縫合傷口即完成。
而最新的方法 ~ 超音波晶體乳化術 ~ 則是使用超音波晶體乳化儀,在局部點麻醉眼藥水下即可施行。方法是由黑眼珠邊緣作一約0.3公分的切口,撕開前囊後,以 一口徑很小的乳化探頭伸入眼內將晶核打碎吸出,並吸除所有囊內物質後,由原傷口放入摺疊式軟性人工水晶體即完成,傷口甚至不須縫合。
新式的超音波晶體乳化術不但傷口小、視力恢復快,且可以大大的減少術後散光、增進裸視力,是目前白內障手術的最佳選擇。
何時該手術呢?
有了白內障,就應該定期眼科檢查。白內障初期並不須要手術,可以嚐試配戴眼鏡或藥物治療,然而一旦視力模糊影響到日常生活就可以考慮開刀了。千萬不要等到“全熟了”才要開刀,因為晶體乳化術雖是既安全又有效,但碰到全熟的白內障,手術難度就大大提高,反而容易發生問題,況且全熟的白內障還可能併發青光眼,增添治療的困難與風險。
白內障的預防
配戴防紫外線鏡片的眼鏡或太陽眼鏡,避免紫外線過度曝晒,可延緩晶體老化;多吃含抗氧化成分之深綠色及深黃色蔬菜水果;補充維他命A、C、 E等也有幫助。保護眼睛避免碰撞或穿刺傷;不任意使用含類固醇的眼藥水等藥物,可預防繼發之白內障。
轉載自國泰綜合醫院眼部保健專欄 http://www.cgh.org.tw/Hsinchu/eye/cataract.htm
您該知道的白內障新知
白內障宛如白髮,是每個步入中老年的人,都會面對的退化性病變。白內障是導致失明的主因,但可慶幸的是,它是造成失明諸多原因中最容易治療,且治療效果最佳的一種眼症。
一般而言,65歲以上的人,大概有五成都會有白內障。目前,國內每年有十餘萬人接受白內障手術治療。
白內障手術是眼科疾病中最常見也最有效的手術。以下是筆者多年來處理白內障病人時,最常被問到,以及筆者認為白內障患者及其家屬最需認知的一些基本問題:
問題一:什麼是白內障?
答:若將眼球比擬成一部精密的相機,那麼眼前部的眼角膜,及水晶體就等同於相機的鏡頭,而眼後部的視網膜就相當於底片。也就是說,要有清晰的鏡頭,加上正常的底片,才能照出完美的照片。簡單來說,白內障就是原本透明清澈的水晶體變得混濁,而造成視網膜上的呈像模糊。(如圖二)
問題二:為何會有白內障?
答:老化可說是造成白內障的主因。除了老化以外,高危險因子尚包括:抽煙、外傷、感染、藥物、糖尿病、新陳代謝的異常、以及過度的紫外線或幅射照射。
藥物方面,長期使用類固醇也會引起早發性白內障。不當的使用類固醇,還會引發眼壓上升,造成青光眼,不可不慎。
再者,高度近視也是導致白內障常見的高危險因子。近年來,因高度近視(800度以上)族群增加,中年便產生白內障的案例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問題三:白內障要等到多嚴重才適合手術?
答:過去由於傳統的白內障手術較為繁瑣,傷口較大,風險較高,且術後傷口及視力的恢復都較慢;所以醫師及病患開刀的意願都不高。因此,才有所謂「等白內障成熟後才動手術的說法。」
等到白內障熟了,也就是視力接近失明(視力小於0.1的法律盲),才考慮手術。
現代的中老年族群,對於工作、休閒、開車、以及、社交活動的需求增加,因而對視力的要求也更著提升。因此,只要白內障對生活的品質有明顯的影響,就可考慮手術。目前,醫師建議手術的適當時機是:視力低於0.5到0.6以下。
問題四:常聽說白內障要夠熟才能開刀?是否屬實?
答:白內障若過熟,容易造成青光眼、或虹彩炎,更會提高手術的困難度,增加併發症的風險。而且過硬或過熟的白內障也無法用小切口手術,而必須回歸傳統的大切口開刀。總而言之,所謂「等白內障成熟後才動手術的觀念」已經過時。
問題五:請問新型的小切口手術與傳統的手術有何不同?
答:近一二十年來,小切口的白內障超音波乳化術,已成為主流。它具有許多優點:傷口小,恢復快,免縫線,以及,免打麻醉針(點藥麻醉)。因此,白內障手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大幅提升。
問題六:小切口的白內障超音波乳化術沒有後遺症嗎?
答:只要是手術就有風險,就好比開車,就有可能發生車禍一樣。常見的術後併發症,諸如:乾眼症、眼壓高、虹彩炎、結膜炎、角膜炎等,都是暫時性且可治療。只要手術順利,加上術後正確的用藥,這些問題就不致於影響最終的視力。
但筆者經常提醒患者,有兩項嚴重的併發症可能會永久使視力下降:視網膜剝離、以及眼內感染。幸好,兩者的發生率都只有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而已。而且,不是每個患者機會均等,多半是有危險因子存在的患者,才較可能得到此嚴重的併發症。
問題七:白內障術中為何要植入水晶體?
答:白內障手術是應用超音波乳化術來吸除混濁的水晶體(也就是白內障),然後再植入一片人工水晶體來取代它的聚焦功能。若不植入人工水晶體,病患術後會產生一千多度的遠視。戴著如此深度的遠視眼鏡,會造成影像品質下降,以及視野狹窄。但若植入人工水晶體,就不會有上述現像。故早在三四十年前,白內障手術中同步植入人工水晶體,早已成為標準程序。
在白內障手術中植入人工水晶體的步驟類似器官移植,只是它不像其它人工移植的器官(如:人工心臟瓣膜、人工關節等),有使用年限。人工水晶體,既不會變質,也不會引發排斥反應,可謂終生保固。
問題八:人工水晶體有那些選擇呢?
答:近年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人工水晶體的結構及功能也大幅提升。目前除了傳統的單焦點透明片外(健保有給付俗稱「健保片」),尚有以下數種功能性人工水晶體(俗稱的「自費片」須自付差額):(1)非球面單焦點人工水晶體,(2)散光型單焦點人工水晶體,(3)非球面多焦點人工水晶體,(4)黃色人工水晶體。構造及功能性愈複雜,自付的費用就愈高。
問題九:健保給付與自費的水晶體片有優劣差別嗎?
答:其實健保片已能提供極優的影像品質。只是,自費片能提供更多「功能性」的選項。要選健保片或自費片,端看患者對視力的需求。有經驗的醫師會依照病患的條件及需求,先做詳細的術前評估與諮詢後,再做建議。
問題十:聽說,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可以使患者在手術後遠近都看的清楚,而不需要再戴眼鏡。那麼,它適用於所有患者嗎?
答:不一定。目前最精密的人工水晶體當屬多焦點人工水晶體。然而,多焦點並非人人適用。若病患有下列的眼疾:中高度散光、視網膜或角膜疾病、或青光眼,那麼,單焦點人工水晶體還是較佳的選擇。
作者:臺安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王倫奕
出處:臺安醫訊第160期
轉載自臺安醫院醫療專欄 http://www.tahsda.org.tw/newsletters/?p=366#.VDafME0iodU
何謂白內障?
水晶體位於虹膜與玻璃體之間,是一個透明的雙凸形透明體,它的作用在於將光線聚焦於視網膜上,就好像照相機的鏡頭使光線聚焦在底片一樣。水晶體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水晶體本來是清澈透明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水晶體逐漸變混濁時,會阻擋光線透過,造成視覺模糊,這種情形即稱為「白內障」。
白內障的類型
◆老年性白內障:為最常見的一種白內障,隨著年齡的增加,四、五十歲後,水晶體會慢慢發生硬化、混濁而漸造成視力的障礙。
◆外傷性白內障:車禍、鈍器傷害、尖銳物品的刺傷或穿透性眼內藥物所引起。
◆併發性白內障:因虹彩炎、青光眼、網膜色素病變等等引起的白內障。
◆代謝性白內障: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引起之白內障。
◆藥物性白內障:因長期使用類固醇等藥物所引起之白內障。
◆先天性白內障:由於遺傳性、染色體變異、胎內感染等所引起,嬰兒瞳孔內可見白色或灰色的混濁點,視力發展差。
白內障的症狀
白內障早期的症狀可能有視力模糊、色調改變、怕光、眼前黑點、複視、晶體性近視等,晚期症狀則為視力障礙日深,最後只能在眼前辨別手指或僅剩下光覺視力。
白內障的治療
1.藥物治療:市面上有許多號稱可溶解或使白內障停頓下來的眼藥水,但其實際效果仍未碓定。
2.白內障的手術療法:手術治療為白內障唯一直接有效的治療方法。手術方法包括:
(1).囊外晶體摘除術合併後房人工水晶體植入
(2).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合併後房人工水晶體植入
(3).晶體耕犛術合併後房人工水晶體植入
從生活中重視預防白內障
雖然白內障沒有超級有效的預防方法,但是卻可以及早發現,所以只要是高危險群,最好要進行定期的檢查,避免白內障的情況惡化,導致失明。各類型白內障所採行的預防措施包括:
先天性白內障:母親在懷孕期間特別是胚眼形成階段,即妊娠前3個月內,應謹防感冒、發熱、風疹、蕁麻疹等,一旦發病,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以免對胎兒造成損害。
◆外傷性白內障:預防要注意眼睛的防護,防止機械性、放射線對眼睛的損傷,教育兒童不要用銳器打鬧,不要玩危險玩具。
◆併發性白內障:當積極治療原發病,如糖尿病應控制血糖;慢性葡萄膜炎應積極查找病因,並堅持治療,預防復發。
◆老年性白內障是多發病,原因複雜,包括營養、代謝、內分泌變化、紫外線照射、環境因素等,預防應根據情況注意營養及防護。
白內障病人應如何保養眼睛?
一、採取防護措施:過於強烈的紫外線照射是引發白內障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每天多曬1小時太陽,一年中患白內障的危險增加10%,戶外工作者患白內障的危險是一般人的3倍。因此,夏季出門應配戴防紫外線的太陽眼鏡,或戴遮陽帽或打遮陽傘。即使是春秋兩季或白雪覆蓋大地的冬季,在陽光照射強烈時出門,也應該戴太陽眼鏡。
二、加強用眼衛生,平時不用手揉眼,不用不潔手帕、毛巾擦眼、洗眼。用眼過度後應適當放鬆,久坐工作者應間隔1~2小時起身活動10~15分鐘,舉目遠眺,或做眼保健操。要有充足的睡眠,及時恢復疲勞。
三、積極防治慢性病,包括眼部的疾患及全身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最易併發白內障,要及時有效地控制血糖,防止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四、飲食宜含豐富的蛋白質、鈣、微量元素,多食含維生素C的食物,也可適當補充谷胱甘肽、維生素B1、B2、E和微量元素硒等。此外,應多喝水。因人體在脫水狀態下,體液的正常代謝發生紊亂,會產生異常的化學物質,損害晶狀體,導致白內障。
五、吸煙易患白內障已被實踐所證實,應及早戒煙。
轉載自大紀元新聞網 http://www.epochtimes.com/b5/6/12/12/n1554114.htm
白內障
【簡介】
白內障(Cataract)在本港老人中,是頗為普遍的眼疾,由於眼球內的晶狀體變得混濁,影響了視力,這便叫做白內障。
【白內障】
眼球的晶狀體是負責把進入眼球的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其作用就等於相機內的鏡頭一樣,如果晶體變得混濁,光線自然沒法聚焦,當光線混濁到某一地步,患者便會看不到東西。
這並非一種不可治癒的眼疾,當患者的晶體過於混濁時,可利用外科手術切除白內障及植入人工晶體。不過,在公立醫排期輪候做白內障手術的人逾萬名,部分人可能要等超過一年。
【成因】
‧ 晶狀體隨年齡變得自然老化及混濁,晶狀體蛋白發生化學變化而變得不透明,因此大部分患者都是60歲以上的長者;
‧ 高度近視患者;
‧ 創傷,包括其他眼科手術引起的創傷;
‧ 使用類固醇藥物;
‧ 糖尿病患者;
‧ 長期暴露在紅外線下;
‧ 虹膜炎等;
‧ 遺傳,發生在兒童身上的便是遺傳性白內障。
【徵狀】
‧ 視覺逐漸模糊
【病人視力糢糊不清】
‧ 有時會覺得物件周圍出現光圈、重影;
‧ 影像顏色不夠鮮明;
【鮮明的顏色逐漸減退】
‧ 夜間駕駛時,可能會覺得迎面而來的汽車車頭燈刺眼而感到不適或煩躁;
每人的患病情況不一,視乎兩眼的晶狀體是否都受影響,其混濁程度及分佈位置而定。
【治療】
‧ 手術切除晶狀體
白內障初期,對視力並沒有明顯的影響,故此並不需要醫治。如果只是近視輕微增加,更換眼鏡度數便可使視力回復正常。當視力下降,以致影響到工作或生活的質素,就可以考慮接受白內障手術和人工晶體植入。現在醫療科技進步,手術的效果非常理想,所以並沒有必要等到白內障成熟才動手術。傳統的白內障手術,是利用手術刀把角膜緣切開,取出白內障,再植入人工晶體,然後把傷口縫上。最新的細切口白內障手術,則是利用鑽石刀在角膜邊緣切割一個細小傷口,再用超聲乳化頭把晶體乳化後吸出,植入摺疊式人工晶體,手術傷口自動癒合,一般都不用縫線。病人術前如果有近視或遠視,一般都可以透過適合的人工晶體矯正。如果選用多焦點人工晶體或可對焦晶體,甚至可以不用戴老花眼鏡,但若患者有其他眼疾,如急性虹膜炎等,就不適合植入晶狀體。
【術後第一日】
【撕囊】
【超聲乳化白內障】
【植入摺疊式人工晶體】
【鑽石刀切割細小傷口】
【各款植入摺疊式人工晶體】
一般情況下,手術的成功率很高,但亦可能會有細菌感染、眼內出血、青光眼、視網膜脫落等併發症,嚴重的可能會令患者不能恢複視力。
‧YAG激光治療白內障後後囊混濁
白內障手術後一至兩年,支撐著人工晶體的透明後囊可能變得混濁。這時便需要做YAG激光後囊穿刺術,以便恢復視力。
【預防】
‧ 由其他病變誘發的白內障,只要把原來的疾患控制得宜,產生白內障的機會會減低;
‧ 發覺視力開始模糊時,要接受眼科檢查,確定原因,及早接受治療。
部分資料來源:養和醫院眼科中心
轉載自明報健康網 http://www.mingpaohealth.com/cfm/archive3.cfm?File=Archive/diseases/eye03.txt
白內障
什麼是白內障
所謂白內障就是眼睛內原本透明的水晶體變混濁。水晶體就如同照相機的鏡頭,可以透光並調節焦距,使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經由視神經傳到腦部而產生影像。一旦水晶體混濁了,阻擾光線進入眼睛,會造成視力模糊,甚至看不見物體,這就叫做白內障。
白內障的症狀
最主要的症狀為視力模糊、怕光,所看到的物體較暗、或呈黃色、甚至變形,遇光照射時有畏光的感覺。有的病人因白內障持續進行,導致視力減退或近視度數改變,經常需要換眼鏡。如果白內障持續進行,有時會造成青光眼,甚至導至失明。
造成白內障的原因
老年性白內障:為一種老化現象,水晶體纖維會隨著年齡增加而產生變化、硬化及混濁,造成視力減退,遠近都看不清楚。
先天性白內障:因遺傳、染色體異常、母親懷孕時感染、嬰兒代謝性異常或早產所造成嬰兒水晶體混濁。
外傷性白內障:震盪、鈍傷、尖銳物品的穿刺傷、穿透性的眼內異物等造成的水晶體混濁。
新陳代謝性白內障:因內分泌疾病(如糖尿病)、腎臟病或長期使用大量類固醇所引起的白內障。
白內障如何治療
手術摘除是唯一的治療方法。目前醫學上尚無任何藥物可以預防或治療白內障。手術只須在局部麻醉下施行即可,平均來說,手術過程只須一小時。
何時該接受白內障手術
過去的技術及觀念是要在白內障成熟以後才能開刀,但現再由於手術儀器與技術的進步,手術的時機已經不需再受此限制;而且白內障過熟,會引起其他併發症,造成更大的問題。所以當白內障會影響到您日常生活時,即可決定手術。當然這要與您的醫師共同決定。另外有些人因生活或工作上需要有較好的視力,亦可以早一點動手術。
白內障手術的方法
囊內摘除法:手術時整個水晶體帶外囊一起摘除。因為併發症多,術後視力不易矯正,目前已很少眼科醫師採用此種手術。
囊外摘除法:摘除水晶體時,保留部分囊袋。將混濁的水晶體核及皮質取出。併發症少,視力恢復較好,成功率在95%以上。
超音波晶體乳化術:用超音波將水晶體晶核震碎、吸出。這種方法切口小、手術後散光較少,恢復快。但並非每個白內障病人均適合進行此種手術,一定要經醫師評估後再來施行才叫妥當。
白內障術後注意事項
手術後按照醫師指示用藥,同時用眼罩保護眼睛,避免彎腰及劇烈運動,並定期回門診檢查。
手術後視力如何矯正
白內障摘除後,由於缺少水晶體的聚焦作用,病人會變成約一千度左右的遠視眼,矯正的方法有以下三種:
普通眼鏡的配戴:取出白內障後,沒有放入人工水晶體,手術後配戴約一千多度遠視眼鏡。由於鏡片厚重,影像放大30%,視野變窄、扭曲,目前已很少使用這種方法。
隱形眼鏡的配戴:白內障手術時沒有放入人工水晶體,手術後配戴約一千多度遠視隱形眼鏡,但須清洗、消毒;易破損、遺失;對於老人、幼兒不易裝卸,且常有異物感。目前也很少採用這種方法。
植入人工水晶體:人工水應體是一片細小的鏡片,於白內障手術時同時植入,術後便不需配戴厚重的眼鏡。目前幾乎施行白內障手術都會植入人工水晶體。
轉載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http://www.tpech.gov.tw/ct.asp?xItem=670543&CtNode=14525&mp=109151